“2016年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元年。”中华女创投家联谊会会长、华盖资本合伙人许莉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亿欧统计,在公开渠道中就有60家体育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达数十亿元,随着各赛道趋近完善,部分企业也跑出了领跑者姿态,步入下半年,体育产业开始进入放缓期,一方面资本层面受资金压力影响减少了对外融资节奏,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消费市场的不成熟。
而助推这波发展的重要推手就是“消费趋势”,按照国际通用说法,当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2万人民币(约合8016美元),照此判断体育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包括资本、企业、消费者在内的多个市场都将具有潜在发展机会。
国家46号文的颁布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我们从2016年开始关注体育产业的发展机会,也投资了一些体育创业项目,像陶冶户外、百淬运动、同道伟业等,都藉着中国体育产业的东风在高速的发展。相比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占比还非常低,成长的空间还非常大,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助力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作为有益健康的运动,跑步是最经济、最容易实现的。参加马拉松赛事会让跑步变得有趣,有动力,有目标性,有参照物,使跑步更容易持续的、长期的坚持下来。跑步不仅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你会发现跑步是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的过程,跑步是用脚步阅读世界的体验。坚持跑马拉松30多年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这样说,“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跑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思想的一部分。”跑步也让人可以静下来静静的思考,发现自己的初心,思考人生本来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在马拉松赛事中也经常结交到朋友,在跑步中所有的人都会放下社会标签,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跑友,在路上,所有的跑友在你身边都是伙伴,老跑友经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无私的帮助新跑友,这过程也让人重新体验人与人关系的简单、真诚和快乐。
创业就像跑马拉松,其动机确确实实来自于内心,而非外部的认同和评价。跑步让自己享受孤独,跟内心对话,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既要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不仅享受跑完之后的美妙和喜悦,也要享受跑步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时常出现的沮丧。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体会自己创业经历的艰辛感觉,才能让自己更深刻的认识到,创业最重要的成果并非成绩、数字和名利之类固定的东西,真正的胜利从来不仅仅是赢得一场比赛,一个对手,而应该是享受过程的打拼、努力、坚持不放弃,在一次次的竞争中战胜了那个心存畏怯的自己,让自己成长,让团队成长,让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