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期、新矛盾、新需求、新机遇,户外休闲运动作为“幸福产业”有望迎来最佳发展时机。就户外运动这个话题,《中国企业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赛拉松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以锋。
任以锋介绍说,近年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文件,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等国家重大部署,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发挥其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当前中国社会从追求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幸福成为国民最大的需求和期望。2016年6月27日,国务院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并称为“五大幸福产业”,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对促进五大幸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具体措施。户外运动为代表的体育、旅游等五大产业被冠以“幸福”之名,是因为它们与百姓生活对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紧密相关。
任以锋告诉记者,美国户外产业协会不久前发布了最新的“户外休闲经济报告”,指出自2006年户外产业协会首次完成对美国户外休闲产业的研究之后,户外休闲已跨越年龄、收入、性别、种族、政治、方向、国籍、文化的约束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了一种大众经济,近50%的美国人口参与户外休闲运动。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户外休闲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经济门类,拥有成千上万的社群,创造了760万个工作岗位,为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消费支出(8868亿美元)和税收收入(联邦653亿美元、州592亿美元)。
相比之下,我国户外休闲运动以及相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户外休闲产业的发展,户外休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户外文化的发展。中国户外休闲产业在近几年的蓬勃兴起和井喷势头,让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如下发展趋势:场景化、基地化、垂直化、社群化、生态化、科技化、融合化。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全民健身与运动休闲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入推动全民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和文明健身,把全民健身工作做得更深入扎实。推动户外休闲产业发展,把户外休闲产业做成健康产业、幸福产业、生态产业和融合产业。紧紧瞄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大做强户外休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把体育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向着体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体育的新篇章。
任以锋认为,赛拉松(Cykathlon)在户外休闲领域的理念和做法比较领先,但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发展潜力也巨大,重要的是需要行业内广泛合作,共同打造户外休闲产业生态。“打造生态赛拉松是具有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国际赛事,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家级体育产权交易平台成功挂牌交易并连续3年在江苏淮安举办6场‘丝绸之路赛拉松国际挑战赛’”。
户外围棋赛,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为盲棋讲棋
任以锋说:“在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中央国家机关户外健身运动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几十个部委以及山东、京津冀、江苏、重庆等多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自2015年4月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盛大启动后,已在北京亦庄和念坛、山东安丘、中信国安第一城、江苏淮安里运河、千年古堰洪泽湖、水上人家白马湖、重庆中央公园成功举办。百余家国内以及来自新西兰、美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高水平户外运动俱乐部,超过50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万余位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很多省部级领导,以及几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了上述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调查显示,多达90.8%的受访者表示在旅游活动中体验到了幸福感,而86.9%的受访者认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幸福。户外休闲是兼具体育、旅游和健康属性的融合业态,成为影响国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尽管五大幸福产业相互之间亦有着渗透和融合,但各自行业的“幸福点”却各有侧重。作为一项综合性强的“百搭”产业,户外休闲与五大幸福产业都有着高度关联和融合发展的空间,未来有望在国家战略领域发挥独特作用。